“秦汉上林园”城市公墓按照“园林式、绿化式、小面积、大容量”的思路,突出“生态化、公益化、节约化”特征,做到三季有花,四季长青,园区内设有墓穴葬、草坪葬、树葬等多样安葬方式,以充分体现“可降解,无污染,小面积,大容量”的人文建设理念,建设单穴占地面积0.6平方米,双穴占地0.8平方米,可满足辖区内居民30年的丧葬需求。 为了充分体现公墓的公益性质,陵园墓穴销售价格按照保本微利的原则,以不及市场价格的三分之一定价减轻了辖区居民的经济负担。对城乡低保户、五保户、重点优抚对象、城市三无人员、见义勇为牺牲人员实行减免。在日常管理中,积极宣传、引导丧属采用鲜花祭祀、网上祭祀等环保形式进行文明祭祀,逐步规范丧属焚烧纸钱等不文明祭祀行为。
请拨打电话咨询
信息来源:www.xyxrjly.com | 发布时间:2020年01月11日
在近日召开的全国殡葬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上,咸阳市《合理引导疏堵结合分类实施长效运行》成功入选全国殡葬综合改革试点优秀案例。副市长李嘉辉参加会议并做大会交流发言。据悉,此次评选是民政部从全国80个试点地区(单位)推荐的54个案例中,经专家评审选出优秀案例36个,我市是全国仅有的两个获此殊荣的设区市政府之一。
自2017年底入列“全国殡葬综合改革试点市”以来,咸阳市立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紧紧围绕建设惠民、绿色、文明殡葬,以重点区域坟墓整治为切入点和突破口,将其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、推进移风易俗和乡村振兴相结合,与大力推行火葬和节地生态安葬相结合,与加强殡葬设施建设和行业规范化管理相结合,与扶贫攻坚、治污降霾、扫黑除恶相结合,以点带面统筹推进殡葬改革,取得积极成效。
集中整治散葬乱埋。按照“党委领导、政府主导、群众参与,全域规划、重点突破,项目优先、财政奖补,分级负责、干部带头”的原则要求,全市拿出奖补资金6000多万元,累计整治散葬乱埋坟墓11万座,植树9.6万棵,节约耕地1500多亩,取得阶段性工作成果。
完善殡葬救助体系。2018年起将惠民殡葬救助标准提高到2000元,并把遗体接运、存放、火化、骨灰盒、骨灰寄存、生态安葬等内容纳入基本殡葬服务项目清单,全市火化量比2012年增长40%。
加强基础设施建设。投资1.98亿元建设市安灵苑殡仪馆,年底前即将投入使用;投资1695万元对5座县级殡仪馆进行了设备更新和维修改造,服务水平显著提升。全市投资1.4亿元建成城市公益性公墓9座、农村公益性公墓204座,极大地缓解了当前群众安葬难问题。
倡导移风易俗。把殡葬移风易俗纳入文明城市、文明村镇和美丽乡村建设之中,全市所有的村都已建立红白理事会和村规民约,在弘扬孝道文化,倡导尊老敬老、厚养礼葬、丧事简办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大力推行节地生态安葬。对实行树葬、花葬、草坪葬等节地生态安葬方式的群众奖励500——3000元,并连年组织开展“鲜花换烧纸”“丝带寄哀思”活动,免费向祭扫群众赠送鲜花,使文明之风渐成主流。
注重绿色环保。投入1331万元,对全市所有火化炉和焚烧炉加装了尾气净化设备,禁止馆区内焚烧花圈、纸扎、衣物等,在陕西首家实现殡葬行业整体环保达标。
重拳整治殡葬乱象。结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,制定了《全市开展违法违规私建“住宅式”墓地专项整治行动工作方案》,对各类殡葬领域突出问题台账管理,逐一销号解决。目前,全市4座硬化大墓、5座活人墓已全部依法拆除。(咸阳新闻网)